貴珀之質,藝術天成——Trenner & Friedl第三代Ra同軸音箱

不久前,我們到港測評了Trenner & Friedl一款精致的書架式音箱,當時大家對這個品牌的認知還不算深刻。而在7月初的廣州展會上,其代理派美音響現場舉辦了一場奧地利Trenner & Friedl(貴藝)全新第三代Ra同軸音箱發布/體驗會,讓更多國內發燒友得到一個全面了解該品牌的契機。雖然Trenner & Friedl的行事方式較為低調,但這次體驗會后,大家對Trenner & Friedl這個品牌的工藝和聲音表現都有了更好的認識,現場所見,不少發燒友已被Trenner & Friedl征服,并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演示結束后,我們也從代理處爭取借到這對第三代的Ra同軸音箱來到編輯部繼續聆聽。

?質量為先,貴精不貴多

Trenner & Friedl,中文稱之為“貴藝”,經過現場所見所感,還有代理商的耐心介紹,我認為Trenner & Friedl中,貴者,為工藝如琥珀之珍貴;藝者,聲音之藝術也。貴藝之名,實至名歸。作為一個奧地利音箱品牌,Trenner & Friedl自1994年創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歷史。從品牌名字中的“&”,大家肯定意識到Trenner & Friedl品牌可能是兩個創辦人的名字組合。確實如此,他們分別是Peter Trenner和Andreas Friedl先生。由于主事者一直堅守“重質不重量”的經營手法,也令產品有著極佳的質量和工藝表現。從他們的制品可以感覺到,木頭質感非常濃烈,把木紋、質感、色澤等元素玩出了個性。也因為這些工藝及耗時,大量生產幾乎難以實現,也以致產品的產量都不大。

Trenner & Friedl品牌的制造加工工藝非常考究,據了解,Trenner & Friedl品牌音箱的箱體在奧地利的施蒂利亞手工打造,這個地方擁有大片山脈和森林,木材資源非常充沛,而且質量上乘。眾所周知,奧地利是世界上優秀制琴師的故鄉,當地也擁有優秀的木匠和音樂傳統,這為Trenner & Friedl品牌的工藝和用料奠定了基礎。在貼皮方面,為了響應環保政策,Trenner & Friedl品牌早已停止使用熱帶瀕危的硬木,轉而使用當地種植的硬木進行加工。廠家在對各種材料在聲音共振上的敏感特性進行研究后,也會在部分型號上使用不同密度的樺木層來壓制箱體,進一步減少駐波的發生。箱體的內部除了使用回收的復合羊毛氈作為阻尼之外,再使用布料進行包圍填充,從而大大減低內部駐波的發生。

Trenner & Friedl品牌主打的就是音箱,其音箱制品有一個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外形古樸,多以直角邊和標準的立方體為主,表面以原始花紋的真木皮進行裝飾,再用黑色的網罩把單元部分“隱藏”起來。不過,你注意一下可以發現,Trenner & Friedl品牌的每一款音箱,看上去雖然簡單樸素,但是往那兒一擺就是感覺很協調很自然很舒服。這是因為Peter Trenner和Andreas Friedl非常迷戀0.618:1這個“黃金分割比例”,希望在產品設計中通過它來實現最好的聲音和優雅的視覺效果。

不止在箱體制作上考究,Trenner & Friedl對色澤、涂料等這些高耗時的工藝都是一絲不茍

在設計理念上,Trenner & Friedl品牌講求“少而精”。廠家稱,自己是制造音箱,而不是雕塑,因此在產品的外形設計上力求最簡。正如業界流傳的名言:好的設計是盡可能少的設計。但是,少的設計也并不意味著不美。Trenner & Friedl品牌的傳統復古外形別有一番獨特的風味,同時其低調的表現也更容易融入普通的家居生活之中。

重大進步的第三代Ra同軸音箱

看到Trenner & Friedl Ra同軸音箱的第一眼就是簡潔明了,這是該品牌的旗艦兩音路同軸音箱,現在已更新至第三代。Ra從設計和開發到生產都定位在監聽功能上,例如單元采用同軸設計方式,保證實現原音的精準還原。

第三代Ra中,整個箱體和導向孔都經過重新設計,這里可以看到更多內部的細節

在第三代Ra同軸音箱中,經過全新設計的導向孔

在裝嵌上面板之前,可以看到RaⅢ的單元配置

單元配置上,最新的第三代Ra憑借強大的12英寸低音單元和高精度的1.75英寸鈦鎳壓縮號角高音,令音箱展現出卓越的清晰度和精確度。分頻器作為每對音箱的核心,這次Ra?Ⅲ經過了進一步的精心改良,其結果是平滑的振幅、相位和阻抗。Ra?Ⅲ在整體表現上誠實且平衡,這也是Trenner & Friedl將其定位為大型監聽音箱的原因。第三代Ra的整個箱體和調音經過重新設計,以便更好地融入任何房間。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新的導向孔設計。乍一看的Ra?Ⅲ略顯小巧,但連接系統開聲后你將發現其宏大。

?綻放精彩的壓縮號角高音

新一代Ra同軸音箱的聲音開放自然,音色柔和細膩,結合強大的效率,可輕松再現現場感十足的音樂,這些都得益于其壓縮號角高音。在這個高音中,一個大型釹環磁鐵驅動一個1.75英寸的鈦膜片,該膜片涂有TiN(氮化鈦)。鈦材質特別輕盈、堅硬、耐用,且具有耐高溫和抗腐蝕的特性。涂層通過PVD(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在真空室中施加,所以實現了比純鈦高6倍、比鈹高2倍的彈性。不僅如此,TiN也常用于涂層工具和武器,它極其耐用,并提供出色的熱量散發效果。當這種膜片與大型音圈相結合,產生了一個輕盈且耐用的驅動器,其精確的聲音再現即使在最高頻率下也能保持線性。聲音通過一個高度精密的通道傳遞到號角開口,在Ra?Ⅲ中,這直接連接到同軸低音單元的大型號角,有線性的輸出表現,低失真結合高輸出,在大音壓之下同樣保持如此。

選擇不同飾面以融入家居

Trenner & Friedl的目標是將高端音響與美好生活相結合,回想起之前測評過他們家的音箱確實如此,這些音箱可以靠近墻壁放置,永遠不會成為房間中突兀的存在。在Ra?Ⅲ內斂的外觀之下,用家可以為箱體和前面板選擇不同的木皮飾面,甚至前面板也可更換,用家可隨時更改風格。箱體飾面提供有胡桃木ECO、冰橡木或其他定制版飾面,前面板飾面則有烏木ECO和其他定制飾面可選。

?黑膠音源:

真實精準的細膩厚重兼有宏大動態

首先談談體驗會現場的感受,現場系統采用兩臺黑膠唱盤輪番演示,分別有CS Port TAT1M2氣浮唱盤(搭配AFU1-2氣浮式線性正切唱臂)和Kuzma XL DC黑膠唱盤(搭配4Point唱臂和CAR 50唱頭),功放方面選擇了新西蘭Plinius的旗艦RM-10前級和RA-300立體聲后級。

以黑膠音源搭配的Ra?Ⅲ同軸音箱,我十分喜歡其醇厚的人聲表現。在Crystal Gayle《When I Dream》中,女歌手的聲線非常迷人。Ra?Ⅲ同軸音箱表現通透無比,各種音樂伴奏與人聲相得益彰,展現出出色的分離度和人聲的脫箱感,同時也把嬌柔的女聲演繹得帶點任性和調皮。而在平衡度上,人聲口型并沒有過分放大。難得的是,Ra?Ⅲ在展出現場較為復雜的環境之下,能展現出一種非常接近真實現場感的聆聽效果,這是一種驚喜。系統把女歌手的輪廓如真再現,同時更為難得的是把歌者的情感充分展現。

CS Port TAT1M2氣浮黑膠唱盤

現場以CS Port TAT1M2氣浮唱盤搭配的系統播放烏克蘭女鋼琴家Viktoriya Yermolyeva《Dark Imperfect》黑膠專輯,據介紹,這是一張由Trenner & Friedl冠名的180g黑膠,當中現場錄音的設備使用了Trenner & Friedl音箱,也以此致敬Trenner & Friedl為現場收錄做出貢獻。這張專輯中的女鋼琴家又稱Vika,她最初是一位古典鋼琴家,并曾多次贏得國際鋼琴比賽。后來,在翻唱了多首著名的搖滾和金屬歌曲并獲得成功,之后她正式從古典音樂轉向金屬和搖滾音樂。體驗會現場系統重播的鋼琴聲非常晶瑩剔透,按鍵的敲擊聲清晰而富有力度,鋼琴聲源凝聚有定位感,流暢和濃郁的音樂性在整個音場中全方位提升,總的來說,錄音把現場演奏的情況更加清晰和生動的呈現出來,達到了閉眼即現場的效果。

Kuzma XL DC黑膠唱盤

當換上一張鬼太鼓座《富岳百景》,現場把我震撼到了。《富岳百景》的專輯封面來自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富岳36景》中的《山下白雨》變造而成,原畫右下方是山的線條,但唱片封面卻改為了一條龍,而這里說的富岳就是富士山,視覺和文化上正要展現日本傳統文化的氣息。專輯中,除了太鼓,還有竹笛、三味線、尺八以及人聲與一些細小的打擊樂器,多重聲部的結合,呈現出一幅有條不紊且氣勢宏大的音樂畫面。經過現場系統的重播,不同類型、大小高低、音色各異的鼓聲,奏鳴出震撼心魄的樂響。各種清脆敲擊樂器的聲音此起彼伏,定位準確,再現錄音現場的真實面貌。而大鼓敲擊時那種沉重而快速的回彈和下潛,在Plinius這套前后級的控制和驅動之下,使得Trenner & Friedl Ra?Ⅲ同軸音箱有著精彩發揮。細想一下,如把這套系統移植到自己家中,并且配合得當的聲學處理,當中的表現還能倍增。

后來,以Kuzma XL DC黑膠唱盤搭配Ra?Ⅲ,《聆聽中國.月舞》這張中外名師合作的專輯風格流暢自然,充滿獨特魅力的器樂演奏。現場系統的低頻和動態的表現都超越了我的想象,以Plinius前后級驅動Trenner & Friedl Ra?Ⅲ同軸音箱時所展現的沖擊力和低頻下潛,令人感受到大氣磅礴的恢宏氣勢。場面龐大但并不混亂,各種配器的演奏清晰可辨,如無隔膜。蔡琴的《懷念舊歌第一輯》足夠經典,她的歌聲如月夜般恬靜。現場系統的音場展現比較寬廣,中高頻表現比較亮麗,但不高亢。齒音和吞咽聲都很明顯,Ra?Ⅲ同軸音箱把人聲還原得很圓滑且不突兀,可以感受到蔡琴輕柔張合的嘴型,仿佛就好像在兩只音箱中間歌唱,栩栩如生。

CD音源:

絲絲入扣的音樂色彩

演示結束后回到編輯部試音室,很快就迎來體驗會中的這對Trenner & Friedl Ra?Ⅲ同軸音箱,這次我以CD機作為音源繼續聆賞。回來后找到蔡琴的另一張經典CD《遇見》,人聲表現同樣如無隔膜,歌者哼唱的鼻腔共鳴和換氣聲響,在系統重得到清晰準確反映,與伴奏一起融化到空氣中,把人聲情感的特質得到十足的還原。日本爵士天后Mie Joké的《Etrenne》專輯,這張專輯的錄音陣容很有看點,山本剛(鋼琴)、香川裕史(貝斯)、大隅壽男(鼓)這些日本爵士界代表性大咖,正是山本剛三重奏的成員。系統重播之下,鋼琴的高頻泛著細細的柔光,光滑而細膩;樂聲中帶著龐大的信息量,快速地充滿整個聽音空間;錄音空間中的殘響和余韻十分充足,聽起來讓人放松而舒適。更重要一點,Ra?Ⅲ所還原出來的樂音除了十足的細節之外,還格外有一種輕靈飄逸的放松感,仿佛是在空氣中跳躍飛舞。

《Apollo》是一張由Daniel/Carey Domb這對夫婦合奏經典古典作品的專輯。而Daniel更是托特里耶與皮亞第果夫斯基兩位大提琴名家的高徒,他的琴音流暢而自然,聽起來輕松而沒有壓力。而配合靈巧的吉他彈奏,整張專輯是您在夜深人靜時,舒緩情緒、撫慰心靈的最佳選擇。在Ra?Ⅲ重放之下,對大提琴的表現很讓人感到滿意。要知道大提琴的聲音比較沉穩、聲調較低,也就是對音箱的中低頻方面有著嚴格的考驗,但在Ra?Ⅲ的表現中,無論是運弓還是撥弦的細節都表現得十分清晰,沒有拖沓也沒有模糊。

《The London Violin Sound》的大提琴作品,開闊的音場、明朗的音色,富于活力的動態表現,可以毫不費力地撐起一個龐大的空間。不僅寬深度明顯,而且其中的層次感也相當漂亮,奏樂時各種不同音色的樂器被準確而穩定地定位在空間之中,而且有著細密的層次感。它的聲音相當活潑跳躍,聽這類輕松的曲目時格外舒服,有一種熱烘烘、暖洋洋的親切感。

前后幾天對Trenner & Friedl Ra?Ⅲ同軸音箱的聆聽中,最大感受在于它的高靈敏度,因此驅動Ra十分輕松。它既有傳統同軸音箱那種精準干凈的聲音,另外,第三代Ra的整個箱體和調音經過重新設計,配合新的導向孔,因此也就擺脫了一般同軸音箱低頻能量欠奉的尷尬。我也十分喜歡Ra?Ⅲ的造型,遠觀簡潔,近看貴氣,強烈的木紋質感帶來素雅高貴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