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極簡」實現「極豐富」 ,Grimm Audio PW1 唱頭放大器

在音響界,極簡主義的「少即是多」的理念始終深入人心。

原因很簡單:發燒的終極目標是完全1:1地還原現場演出的聲音,而這個還原過程會經歷多個不同的環節,每一個環節或多或少地都會對原始的聲音信號產生些許改變,這些改變有些有正面效果,有些卻有負面效果。因此,為了儘可能地完美還原,其中經歷的環節越少,原始音樂信號被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小,就越有可能實現最真實的還原。

「極簡主義」到極致了嗎?

當然了,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不僅是還原過程中會經過多個環節,甚至在某一個環節(也約等於某一款音響器材)的內部,也存在著對信號的不同處理。因此,我們只能盡量地向理想靠攏,那就是儘可能地減少對信號的處理,最終也就形成了音響界的「極簡主義」。

實際上,在流媒體數字音樂出現之後,發燒的環節已經減少了好幾項,例如播放機、數字/模擬轉換器,乃至放大器,都可以被集成到同一個機箱之中,如果再搭配主動式音箱和無線傳輸,整套音響系統甚至可以縮減到一或兩臺設備?!笜O簡主義」似乎已經到了極致。

不過,黑膠模擬唱盤系統就沒這麼幸運了。雖然聲音有著獨特的魅力,但是限於半個多世紀的技術積澱,玩黑膠唱片所需的器材還是很多的,發燒友還是必須得在唱機、唱臂、唱頭、唱頭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等一系列的傳統器材中反覆搭配和比較,力求取得最佳的音效。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在黑膠唱盤系統中,「極簡主義」就不再適用了呢?當然不是,來自荷蘭Grimm Audio品牌的這款PW1唱頭放大器就證明了這一點:極簡,仍然能夠讓黑膠唱片的聲音更純更美。

脫胎於專業錄音室設備

Grimm Audio品牌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荷蘭埃因霍溫。自創始以來,Grimm Audio品牌的目標就是匯聚各種音頻專家的精湛技藝,包括音頻電子、聲學和物理學領域知名科學家的智慧,並融合了專業工程和對音響發燒的熱情。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廣播錄音控制室

最初,Grimm Audio品牌主要為專業錄音室開發和生產最頂尖的參考設備,包括AD1離散式1bit模擬/數字轉換器和CC1主時鐘發生器,至今仍是音質的標桿,也是古典音樂廠牌Channel Classics、Wisseloord錄音棚等專業領域的「數字心臟」。之後的旗艦LS1播放系統、MU1流媒體音樂播放器、MU2流媒體數字模擬轉換器均是里程碑式的產品,主要客戶是音樂愛好者和音響工程專業人士。

目前,Grimm Audio品牌旗下擁有音箱(低音炮)、播放器(集音樂流媒體播放器、數字/模擬轉換器和前級放大器於一體)、唱頭放大器、主時鐘發生器、線材等幾個大類。此次試用的PW1便是其中唯一的一款唱頭放大器。

「隱藏」的豐富調節功能

PW1唱頭放大器外觀極其簡潔,就是一個深度很大的長方體鋁合金盒子。整個機箱的做工相當不錯,靠近面板一側有一道斜向的凹槽,非常別緻,這個設計據說是來自同廠流媒體播放機MU1的著名設計師Michiel Uylings。

其實,這道凹槽也是機器外殼與內芯的分隔線,前後推拉可以亮出內部的結構。背板上,設計有1組RCA模擬輸入端子,和2組單端RCA模擬輸出端子、1組全平衡XLR模擬輸出端子,外加電源線插口和整機開關。

把PW1唱頭放大器上下翻轉過來,可以發現廠家設計的玄機:打開一個滑蓋,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增益和負載調節DIP撥桿開關:輸入阻抗和輸入容抗均可以五級可調,增益則是15級可調,相對來說會讓初哥覺得比較繁瑣,但對於黑膠老鳥來說則有如魚得水之感。

綜合電子管和晶體管放大的優點

說到PW1唱頭放大器的電路設計,就得先說說「PW1」這個型號的來源?!窹W」是源自Grimm Audio品牌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設計師Peter van Willenswaard。Peter畢生致力於設計和改進唱頭放大器,包括晶體管和電子管驅動唱頭放大器。Peter和大多數同時接觸這兩種放大方式的人一樣,他一直希望將兩者的特質完美融合。PW1正是這一追求的結晶,Peter希望它兼具電子管的通透性和低失真度,以及晶體管的靜音效果和高增益。

Peter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採用了單級低噪聲場效應晶體管(FET)放大電路:將MC動圈元件的低電壓提升至MM動磁級別電平,充分放大MM動磁唱頭部分中易損的輸入信號,使RIAA曲線校正能夠完美完成。之後完美地傳輸校正後的信號,並在黑膠唱盤和下游設備之間充當緩衝,所有這一切都在零反饋環境中完成。

Grimm Audio品牌聲稱,Peter成功開發出的PW1是一款固態場效應晶體管(FET)唱頭前置放大器,每個聲道使用了3隻場效應晶體管,其音質可與他最優秀的電子管設計媲美。整個設計過程中,他秉持極簡主義的設計原則,使用最少量的手工挑選的有源元件,並對其電子和機械環境進行了精心設計。

罕見的超低噪聲內置電源

Peter認為,設計一款優秀的唱頭放大器並非僅僅追求儘可能低的諧波失真這一單一參數。他追求優雅簡約的電路設計,優化所有有源元件的「電氣環境」,並搭配精心調校的電源。毋庸置疑,電容器和電阻器等無源元件都經過精挑細選。

這一點就體現在PW1唱頭放大器的電源設計之上。將PW1的機箱前後拉開,除了看到被純銅金屬板包裹作屏蔽的電路板之外,你還會注意到它的電源也是內置的,而且位於面板背面。

這一設計與很多唱頭放大器不同,它沒有採用單獨的外置電源供電來防止電流哼聲和其他干擾影響非常敏感的MC動圈和MM動磁輸入電路。為了實現這一點Grimm Audio品牌與專業製造商Amplimo合作開發了一種極其「安靜」的低磁場電源變壓器。這款變壓器對電流干擾的屏蔽性能非常好,甚至可以將它直接放置在MC動圈輸入電路的正上方,而不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儘管如此,廠家還是將內置電源與MC動圈輸入電路分開兩端放置,至少拉開了20cm的距離。

「極簡」設計理念

前面提到了PW1唱頭放大器的「極簡主義」布局理念,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在PW1的設計過程中,在信號路徑中使用儘可能少的元件,秉持著「沒有的,就不能擋路」的原則。這就意味著:1、僅用一個有源元器件即將MC動圈線路的低電壓提升至MM動磁線路的水平;2、在MM動磁放大部分,採用一個單獨的有源元件充分放大輸入信號,從而使RIAA校正能夠完美完成;3、經過RIAA校正後,僅需一個有源元器件即完美傳送RIAA校正信號;4、僅採用一隻運算放大器充當敏感的唱機電路與線材和下游設備負載之間的緩衝器,並提供低輸出阻抗等。

在闡述這一理念的時候,Grimm Audio品牌創始人和首席設計師Peter van Willenswaard說得更形象一些:「我的設計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像禪宗」。他指出,某些電子元件可能無法完全滿足設計的要求,但如果坦然接受這一點,並根據它們的優勢進行設計,同時溫和地處理它們的弱點,最終會得到一個美好的結果。他引用一位中國牙醫所說:「不要與疼痛抗爭,疼痛會反擊,而是要順應疼痛?!惯@也許能對我們產生一些啟發。

情感飽滿、氛圍拉足

試聽時,為PW1唱頭放大器搭配了來自澳大利亞Dohmann Audio品牌的Helix Two Mk3黑膠轉盤。鑒於Peter van Willenswaard特彆強調「極簡」和「包容和諧」的設計理念,所以我特別在意唱頭放大器對於聲音的音樂味和鮮活感的再現能力,畢竟只有在這兩個方面表現突出,他的設計理論才是卓有成效的。

實際聽下來,PW1唱頭放大器果然不負所望,它的聲音絲毫沒有那種追求極致參數的器材精緻之中不可避免的生硬感覺,而是相當自然流暢、生活氣息濃郁且有著豐富的情感。播放1983年林子祥《愛情故事》這張黑膠大碟,你就會明白林子祥除了歌聲極具爆發力之外,還有著極其深情和溫柔的一面。播放「莫再悲」一曲時,歌手的美妙吟唱彷彿是從黑暗中漂浮而出、逐漸明亮的火花,由輕緩抒情慢慢轉向激烈高亢,代表著愛情的逐步深入。同時,你還可以感覺到PW1的失真極低,例如歌手胸腔自然的共鳴和喉部的顫動活靈活現,真實而極富立體感,這表明音樂信號的純凈度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換上中村雅俊演唱的《戀人も濡れる街角》黑膠唱片,同樣是中年男歌手,但卻有著不同的韻味。中村雅俊的嗓音顯然會更深沉厚實、溫暖怡人一些,帶出一種灑脫不羈、看穿世事的平和心態,一點點靈動的鼻音哼唱又有一種不甘心感情突然失去的遺憾。PW1對於不同情感的靈活表達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除此之外,曲目的伴奏由多種樂器參與,融合了拉丁舞曲的節奏,打擊樂明亮而果斷、吉他閃爍如水般流動、小號帶著悅目的光輝和自嘲的味道,與歌手的人聲形成一個完整協調、氛圍感強烈的組合,讓人忍不住想要跟著節奏擺動身體。

也許,這就是PW1唱頭放大器的價值所在:用「極簡」方式表達「極豐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