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展了“登堂入室”專欄后,我發現每一期家訪內容都備受發燒友和業界關注,一方面說明大多發燒友都喜歡“過家家”,對實實在在的不同音響用戶存在獵奇感(包括用戶所使用的器材、調音心得以及聽音環境等等)。而另一方面,業界所關切的,可能是真實的市場情況,即終端消費者。在每一次家訪活動中,我都會現身受采訪燒友的家中,一同聆聽,一同暢談交流,并盡最短的時間快速吸收和了解眼前及所聽的一切,通過視頻準確解說和介紹所見所聞,以及對系統做出大致的聲音評價。可以說,家訪成為我從業多年后的又一挑戰,而大家對內容的廣泛關注,則成為了我努力傳播的動力。
本期,我繼續深入香港發燒坊間,探尋地地道道音響發燒友的真實寫照和生活。在進行本次家訪之前,我獲得了一些貼士和關鍵信息。本次拜訪的兩位燒友是父子關系,分居兩個家庭。父親黃老先生年過七十又五,是一位非常有資歷的燒友,早在成家之年就“中毒已深”,使用過不少大系統。而兒子黃先生就是在這種氛圍中成長,并自小深受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從小就投入到音響和音樂的世界當中,如今兒子黃先生也成為了資深的發燒用戶。而更讓我驚訝的是,父親和兒子都是Soul Note和JBL的擁躉和用戶,現在他們家中系統所使用的正是日本Soul Note前后級驅動JBL當年頗具名氣的錄音室監聽音箱。父子幾乎如出一轍的器材選擇,就如同“一面鏡子”,而側面也印證了Soul Note產品的出色以及與JBL的合搭。而家訪的第一站,我們先從父親黃老先生開始。

經歷過一發不可收拾的瘋狂
我發現香港燒友的家居都特別整齊和干凈,即使在有限的空間環境中,家具和音響系統布局都非常合理,絕無違和,而這點在黃老先生家中同樣體現。作為年過七旬的黃老,家中絲毫沒有給我晚年居所之感,相反是溫馨且簡潔,物品收拾得井井有條。除了黃老外,一同迎接我們到來的還有老伴黃太太。黃老先生精神抖擻,健談隨和,依然保持著發燒友的那股熱血和沖勁,交談之際如數家珍,向我訴說著年輕時發燒的瘋狂。

黃太太補充到,他們之前居住的地方并非現址,那里居住的空間比現在這里要大不少,因此丈夫借此使用大系統,感受超大音場和龐大氣勢的音樂還原效果,由于經常陪伴丈夫折騰音響和聆聽音樂,黃太太自然也有所感染,并支持丈夫的這種興趣和愛好,期間也經常一同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專輯。隨后,黃太太更向我們展示了當年居所中丈夫與使用不同系統時的合照留影,例如黃老當年所使用的MBL大系統,一流的調音和震撼的效果讓到訪的德國MBL廠家代表都為之驚嘆,除此之外還有JBL經典的4344 MK2特別版大型監聽音箱系統、丹拿旗艦至尊和ProAc Response 4等。為了讓這些珍貴的照片得以更好保存,黃太太還專門對這些舊照片進行過塑處理。
好像退燒,又好像沒有
面對新的居住環境,黃老先生有所妥協,盡管已經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選擇更大的音箱,但他依然有所追求。面對當下市場品牌林立的音箱產品,黃老還是鐘情于昔日的JBL錄音室監聽音箱,在使用多個型號后,鑒于當下空間比例和搭配使用,最終甄選了4430。黃老表示,現場使用的4430成色和狀態都非常不錯,可以說是二手市場中非常難得的貨色。
由于居家空間不大,系統以橫擺布局,理論上是可以實現大箱距外擺,但從兒子口中得知,父親有伏案閱讀的習慣,因此父親很執意保留右邊書桌,導致音箱只能緊貼機架擺放,無法實現理想的大Toe-in。另外,由于聆聽位置與系統也較為接近,因此黃老只能采用近場監聽模式進行日常音樂欣賞,不過慶幸JBL專業監聽音箱的高素質表現,即使再近的距離,我發現幾乎無可聞噪聲,這對歲月悠久的4430硬件素質確實很不錯。同時得益倒相孔均采用前置式設計,因此音箱能盡情緊貼后墻擺放。由于4430擁有高靈敏度設計,因此黃老認為大功率驅動倒不是第一位,相反他更在乎音質和音樂深層次的表現力,以及在有限的空間環境中充分釋放JBL自帶的“烈性和野性”的一面。
在搭配上,黃老使用過不同的功放,有大電流設計的和品牌聲音風格偏重的,但最終日本Soul Note的前后級放大器從此留了下來,盡管這套P-3和A-3 Core前后級功率輸出真的不算高,但足額的輸出和極高含金量的聲音表現,令定位專業監聽的音箱也能再現黃老獨愛的人聲情感和靈魂再現的魅力。在我看來,安享晚年的黃老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般瘋狂,但現在更像是“耍起了太極”,在慢生活中追求另一種境界,尋求另一種意境。
號角結合大單元的專業監聽之選
號角結合大口徑的低音單元,可以說是JBL大型監聽音箱的標志和元素。JBL是全球知名的音頻設備品牌,全稱James Bullough Lansing,由美國工程師James B. Lansing于1946年創立。在創立品牌之前,Lansing的首款監聽音箱Lconic,自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推出,他確立和定義了大型監聽音箱開發設計的基本準則和方向,即一個直接輻射的低頻部分和一個號角式高頻部分的組合,而這種設計理念一直貫穿于JBL至今的產品設計中。
JBL公司成立之后,幾乎花了20多年的時間才重新推出了一系列專業監聽音箱產品。通過將一個LE系列的低音單元與一個斜板式聲學透鏡進行組合,工程師Bart Locanthi在1963年為國會唱片(Capitol Records,即現在的EMI百代唱片)開發設計了一款專用的監聽音箱,這款里程碑式的產品后來被重新命名為4320,并且由它衍生出著名的4300系列,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成為最受歡迎的監聽音箱產品。

20世紀80年代,JBL引領錄音棚監聽技術及影院音響走向新的高峰,并于1981年發布4430和4435,它們采用了可控制指向性的Bi-Radial號角技術。Bi-Radial號角技術的出現使JBL可制造不同覆蓋角度的產品,從而為不同的應用環境提供更好的聲音。(90×40度的號角用于影院系統,寬一點的100×100度號角用于監聽音箱)。Bi-Radial號角技術奠定了近20年專業錄音系統的基調,JBL眾多著名的專業音箱系統也都采用了此技術。
而提到4430,自然無法繞開雙輻射15英寸低音單元的4435。4435由于采用雙輻射單元并排橫向設計,因此4435占地面積等于兩只并排的4430。號角上4430和4435都是一致。而4430是基于4435相同設計理念和大口徑單元為目標的監聽系統,相比較下僅使用單輻射15英寸單元,適合空間相對有限的環境使用。

單元方面,高音部分配備為了2421A壓縮高音單元和2344 Bi-Radial號角組成的號角高音,而2421A單元采用了鉆石懸架(取代2420懸架),能實現更寬廣、更平整的回放。當中的超薄振膜為鋁制,與懸架一體成型。而低音部分是38cm約15英寸的2235H,其在極柱上配備了JBL原裝磁通穩定環,以降低二次諧波的失真,在35Hz時衰減-3dB,最高可以在27Hz時輸入150W。分頻器具有12dB/oct指標,可在寬頻帶內獲得平滑的響應。此外通過W-open網絡控制離軸聲學特性,可在軸上和軸外獲得平坦的功率響應。另外,該網絡還設計為可獨立調節驅動單元的中頻和高頻范圍,并可通過前障板的電平控制面板實現補償。
從尺寸上,4430屬于大矮柜子式設計(WHD:556×908×480mm),因此你會發現家居使用有點尷尬,近場聆聽高音位置會低于正常安坐時人耳高度。由于4430屬于StudioMonitor(錄音室監聽器),專業環境使用大多嵌入前墻或者吊掛,單元朝向均俯沖調音臺。因此當轉換為家居環境使用時,我認為需要注意號角直達聲的準確指向。因此坊間不少朋友專門為4430配有專屬抬升的腳架或前障板后傾的可調墊件。而4430則與日式榻榻米的家居環境無縫融合,直接坐在地板上就能實現理想的直達聲效果,這種方案在以前的日本《MJ無線電與實驗》中就有不少介紹。
器材清單
●?CD轉盤:
法國Metronome
Calypso Reference CD
● 解碼:
Audio Synthesis DAX DAC
● 前級放大器:
Soul Note P-3
● 立體聲后級:
Soul Note A-3 Core
● 音箱:
JBL 4430
● 電源處理器:
LightSpeed MK5
● 線材:
Fono Acustica / Zensati /
Soul Note
魔鬼藏在細節里
驅動JBL 4430的是日本Soul Note的P-3和A-3 Core前后級放大器,Soul Note近年在亞洲屬于大熱品牌,我在今年慕尼黑展上發現不少展房都使用Soul Note套機來驅動各種音箱,聲音素質都是公認的好。上一年我社專門拜訪了日本Soul Note總部和生產廠家,其執著的設計、猛料的堆砌和嚴格的品控,能成就如此出色的音質一點也不稱奇。Soul Note現役總工程師加藤秀樹曾任職Philips-Marantz,參與過Philips LHH-1000、LHH-800R經典機型的設計研發,對于自己親自擔綱的Soul Note,他所花費的心力肯定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而且聲音風格我認為是帶有一點日本中古器材的調音取向(后面再細說)。
眾所周知,盡管前級并非功率端,但卻擔當著整個系統的音控和聲音的平衡,前級處理不好后級會直接放大,所有問題會纖毫畢現,而Soul Note針對P-3的每一處細節都設計周祥,為保證聲音透明、平衡、無壓縮,P-3的設計與開發均投入非常大的成本,特點就超過了二十項,每一處都有意義和價值,僅從放大線路、音量控制、電源供應、機箱避震這四點,就充分展現了日系Hi-End產品對細節無止境追求的精神。

P-3內部線路設計采用全平衡、雙單聲道和無負反饋設計。從背面接口和頂板柵格可以發現,內部左右聲道線路板是一致的,完全是兩個一樣的獨立模組的并列應用,而非共用電路板,徹底執行雙單聲道理念。電源供應上,P-3盡管作為前級放大器,但內部驚人使用了3只大變壓器(2只變壓器側置于機箱兩側,1只居中靠近前面板),分別為左右聲道和邏輯控制獨立供電。除了信號放大,前級還肩負整合多樣化輸入信源的功能,要讓每一組輸入彼此不互相干擾,就必須使用繼電器切換,Soul Note做得非常講究,P-3使用了訂做的RSR-2-12D玻璃密封繼電器,確保每一個輸入與輸出路徑,都是斷開獨立的路徑,彼此絕對不會互相干擾。
P-3使用Ladder Type電阻音量控制,以電阻階梯式進行,音量控制多少級,電阻就用多少,而用在全平衡線路上零件需要4倍。P-3音量控制每一個音量變化是0.5dB,總共144級,為減少電阻數量,Soul Note選擇使用超高精密度裸箔電阻(Naked Foil Resistor),而且這些電阻在使用前均逐一測量配對,非常耗時。

Soul Note A-3 Core立體聲后級放大器
A-3 Core立體聲后級是A-3合并機的衍生版本,去掉了前級環節,但嚴格來說,它應用了旗艦M-3單聲道后級的眾多技術,令功能表現更純粹和聲音更極致。A-3 Core電路遵循了Soul Note嚴格的雙單聲道設計,變壓器對稱布局等等。由于A-3 Core應用了M-3眾多技術,因此我發現內部用料非常充足,滿滿當當,整齊劃一。功率方面,A-3 Core跟A-3合并機擁有一致的輸出功率(120W+120W,4歐姆),但實際上A-3 Core的音質表現更為純粹。
避震方面,P-3和A-3 Core遵循Soul Note底部的三點腳釘(前1后2)設計,電路板也采用3點避震。而且機頂板并非鎖死,令其達到懸浮狀態,就連電源輸入位置同樣是浮動設計并非鎖死,非常講究。值得一提的是,廠家更專門提供了Spike board隔振板,也是廠家專門調聲的法寶。
音源部分
黃老先生以聆聽CD唱片居多,轉盤是來自法國Métronome Calypso Reference CD,為2011年廠家推出的重要產品,外觀非常接近品牌高端Kalista的3支點與亞克力設計,采用分體式外置電源供電,沿襲了Kalista眾多旗艦的技術。眾所周知,Métronome是一家專注于數字音源設計開發的Hi-End公司,產品以碟機著稱,隨著數字音樂的發展,公司也加入了大潮,逐漸發開出豐富的高規解碼、數字音樂服務器和串流播放器等。這款Calypso定位于頂級市場,同樣采用頂置讀碟工作方式,應用經廠家改良的Philips CDM12 Pro 2 v6.8鐳射光頭,內部可采樣升頻至96kHz,并以32Bit進行運算處理。具備RCA同軸(75Ω)、AES/EBU(110Ω)和ATT/ST光纖數字輸出接口,輕松匹配眾多解碼器。

法國Metronome Calypso Reference CD

解碼部分是英國的Audio Synthesis于1993年推出的代表性產品DAX DAC解碼器,采用20Bit和8倍超采樣Ultra Analog解碼線路,機內堆料(數字和兩聲道模擬部分均分別由3只變壓器獨立供電),電源部分還應用大量的電容組件。盡管采樣率和規格不及當下解碼器的高指標,但Audio Synthesis出品以純甲類模擬味著稱,深受資深老燒的追捧。
Audio Synthesis?DAX DAC
這把人聲有靈魂
我社曾經推出的《極品天籟2019》紀念專輯在黃老先生系統播放時,令我有一種奇妙的新體驗,其中有兩首人聲歌曲令我特別難忘,包括香港新派歌手黃劍文演唱的Timeless《我們的》和Susan Wong《He’s The One》。或許得益4430屬于StudioMonitor的屬性,整個曲目令我聽到了彷如音頻工作者在錄音和后期制作時那種精準,音像清晰和高分離度的特點。而P-3與A-3 Core驅動4430時,聲音展現出日系的精致感,面對“監聽器”級別的還聲標準,Soul Note并沒有明顯的“音色風格”,但聲音卻在保持著一流的透明度下,展示出足夠的驅動力和有密度的線條感,而且速度并不慢吞和遲滯,初步判斷全面性很不錯,一同聆聽的黃老先生和太太對該專輯的演繹都十分欣賞。而上述特點在Susan錄音中同樣如此。作為資深的發燒友黃老,開聲之時就詢問我演唱歌手是否為Susan?也足以印證JBL StudioMonitor所具備的極高辨識度和準確性。或許得益于Soul Note的搭配,人聲深層次的情感表現力很輕松地感染我的心田,一方面是來自Bi-Radial號角技術的功勞,另一方面就不得不要提到Soul Note的那種“柔和”,讓我錯覺Soul Note“石機”不太像“石機”。
4430平均阻抗為8Ω,驅動時A-3 Core的每聲道輸出功率自然沒有120W,但對于高靈敏度號角音箱,A-3 Core的驅動余量是綽綽有余的。而且A-3 Core屬于單端與推挽結合的設計,而這種設計大多針對膽機,因此集合了單端與推挽的好處,也就是說,人聲/小編制配器的錄音在瞬態和能量相對較小的輸出下,單端的放大占比更高,音質展現甲類的特質。但當需要更大動態和能量時,推挽就迅速補給,因此4430搭配輸出功率指標并不算高的A-3 Core在聲音表現上令我有驚喜感。

帶有烈性和狂野的不羈
接著播放Pink Floyd著名的搖滾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第4錄音中各種響鈴聲和敲鐘聲和模仿心跳的低頻節拍,P-3和A-3 Core前后級驅動4430把錄音中突然而來的大動態和低頻能量,應有的金屬特質和剛烈感充分呈現,同時面對復雜的聲音信息和重播元素,4430依然把層次感展現清晰,整個錄音井井有條地全面鋪開。這一錄音,整個系統把龐大的音場和包圍感再現,即使在大聲壓下,各種響鈴聲清晰通透而不刺耳,聲音的沖擊力強勁,瞬態猛烈,搖滾的野性得到盡情的釋放,現場的還原效果深得黃老先生的喜愛。
最后播放黃老珍藏的專輯,例如騰格爾《黃就是黃》,該專輯早于1992年發行,通過黃河意象和民族元素,展現出黃土文化的深刻內涵。例如播放當中的《蒼狼大地》,騰格爾的聲音震撼人心,黃老的系統仿佛把遼闊的草原和龐大音場再現于家中。歌者內心的吶喊和高呼,系統得到全神的再現,人聲與背景音樂形成非常高的分離度,強烈的低頻量感和音樂動態,把游牧民眾那種奔放不羈得到釋放和表達。JBL4430在Soul Note前后級的驅動下猶如“脫韁的野馬”,龐大的音場和包圍感輕松再現。
經歷過年輕時的發燒狂熱,安享晚年的黃老依然保持著發燒的熱情,令人心懷敬佩。往后,我們將繼續拜訪黃老先生的兒子,據說使用了相同型號的Soul Note P-3前級和A-3 Core后級放大器,但驅動著的是更大型的JBL StudioMonitor監聽音箱,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