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認真嚴肅的Hi-End音響品牌來說,產品的傳承和迭代進步幾乎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方面保證了產品整體風格和設計理念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不斷地提升制造品質和音質表現,這才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留住真正喜愛自己的用家和發燒友。
在美國EgglestonWorks品牌的音箱產品之上,我們就可以清楚明晰地看到這一點。
橫跨30年的五代演化
今年的5月,2025年慕尼黑高端音響展上,EgglestonWorks品牌的Andra 5座地式音箱首次亮相,引來不少資深發燒友的關注,因為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30年前,貫穿EgglestonWorks的整個歷史,堪稱是“品牌見證官”。
看到Andra 5這個型號,就知道這是Andra的第五代產品。Andra是EgglestonWorks品牌旗下高端音箱的經典之作。初代產品誕生于1997年,當時EgglestonWorks品牌剛在貓王的家鄉田納西州孟菲斯創立5年。
Andra一推出,就憑著獨特的外形、開創性的等壓驅動設計、高級揚聲器單元、扎實的用料和出眾的聲音表現一炮而紅,贏得了眾多音響權威媒體的一致好評,更是被著名音響媒體《Stereophile》(發燒天書)評為年度最佳音箱,因此也成為了廠家的成名代表作。
憑著這款給品牌帶來無上輝煌的產品的熱情,EgglestonWorks廠家多年以來一直對Andra進行升級迭代,力求完美。例如在2002年推出Andra 2,2009年推出Andra 3,還衍生出了SE、LE等不同的版本。2017年,時值Andra發布20周年,EgglestonWorks以Viginti為名發布了Andra的20周年限量紀念版音箱,對傳統設計進行了一些大刀闊斧的革新,如今看來應該是算作Andra 4。目前,最新的Andra已經進化到了第五代。
箱體更堅固、外形更現代
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Andra 5,雖然上窄下寬的箱體與前作保持一致,但是早已擺脫了過去比較笨拙的造型,顯得更加前衛和時尚了。例如,Andra 5采用了最新的“Diamond Cut”鉆石切割設計技術,前面板和側板的上端交界被切出了一個三角形的平面,前面板的最下部與向內收縮。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聲波的衍射,提升聲音的純凈度,同時加大了箱體強度。另外,箱體材料繼續自用MDF中密度板材、HDF高密度板材、實木、鋁材等混合組成,不同密度和材質的箱體能夠將諧振抑制到最低。箱體表面的鋼琴漆面為全人工操作完成,顏色亮麗,持久耐用。
EgglestonWorks品牌的時間相位校正技術仍然保持,這就是略向后傾斜的前面板,使得面板上各個單元的發聲中心處于同一條垂直線上,以確保各頻段聲波的相位一致,同時分頻器設計上也采用了電子時間校正技術。
Andra 5用來安裝單元的前障板和箱體的側板為陽極氧化鋁材料制成,取代了早期版本的花崗巖板材,一方面增加箱體剛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地消除共振,特別是在中高頻區域。
顛覆傳統的單元組合
歷代的Andra音箱都堅持了一項傳統,即:采用一只直徑1英寸的丹拿聲學Esotar?高音單元、兩只直徑6英寸帶3英寸音圈的魔雷雙磁體中音單元、兩只以“等壓負載”方式安裝的直徑12英寸丹拿聲學低音單元。
這里特別說一下“等壓負載”方式。這是指“以恒定或相等的壓力為特征”,即一只低音單元安裝在箱體內部,直接位于一個外露的前向低音單元的后方。這個想法由RCA的音響工程師Harry Olson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優點是其諧振頻率比單個驅動單元更低,無需更大的箱體即可實現更低的低音;由于空氣壓縮參數更理想,失真更低;由于阻抗減半,靈敏度更高。缺點嘛自然是成本加倍、調校困難、對放大器的輸出功率要求更高。
不過在Andra 5上,廠家意外地取消了經典的“等壓負載”設計,而是采用標準的單低音單元設置。這是為什么呢?據廠家介紹,隨著多年來技術的進步,新款的低音單元具備驅動力更強的磁體、更長的沖程和更堅固的錐盆振膜,因此配合新的較小的箱體設計,也能夠發出下潛深度和量感媲美“等壓負載”的低頻。這個時候,不需要再使用兩只低音單元,既減少成本,對放大器的要求也大為降低,何樂而不為呢?
安裝在Andra 5前面板上的這只直徑12英寸低音單元據稱采用硬紙質錐盆,可以看到巨大的防塵帽和寬大的橡膠懸邊。與低音單元配合的是廠家自行開發的傳輸線箱體設計,源自上一代的Viginti音箱,也是在單元背面加裝延長導管來充分利用箱體內部空間,延長箱體阻尼并提升低頻段的量感。不過,廠家的這種傳輸線箱體并非傳統的折疊導管方式,而是通過應用精確數量的聲學材料來減少低頻的時間、相位以及共振失真,同時實現低頻段自然的擴展。
高音單元據介紹是直徑1英寸的超薄碳纖維球頂振膜,四周帶有一個小號角擴散的造型,可以提升高頻聲波的投射角度,金屬支架可以保護振膜不容易被意外碰傷。
中音單元的直徑較前作略有加大,為6.5英寸,也是從Andra 3便開始使用的碳纖維振膜錐盆,振膜表面呈相間的網絡狀紋理,應該是碳纖維交叉編織形成的。這里值得一提的是,EgglestonWorks品牌一向強調中頻的重要性,認為中頻不行,那么整體聲音一定不行。因此在Andra 5上進一步加強中音單元的規格也屬于情理之中。

由于單元設計比較復雜,Andra 5的分頻器也格外受到重視。“簡單就是最好”這個理念一直貫穿EgglestonWorks品牌的分頻器設計思路,堅持極簡化的設計。除此之外,EgglestonWorks品牌的產品在還未正式組裝前各組件已經進行了品控檢測,成品再度重復一次。人耳聆聽環節,還會請來許多專業人士參與其中,以實現最真實自然的聽感。
Andra 5音箱能否挑起EgglestonWorks品牌“實力擔當”的大任呢?試聽時搭配了加拿大EMM Labs品牌的新款TXi CD轉盤和DA2i串流播放器/數字-模擬轉換器。
質感強烈、動態驚人
Andra 5音箱最讓人震驚的是其龐大的動態和低頻響應能力,完全可以挑戰箱體更大、低音單元更多口徑更大的同類產品。播放的第一首CD曲目——《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五虎封將”——就把我鎮住了。樂聲一響起,迅速拓展出了一個極為巨大而寬闊的音場,沉重威嚴的鼓聲由遠而近貼地而來,雖然沒有特別強烈的聽感,但是明顯可以感到褲腳被超低頻聲波微微掀起,可見這只低音單元雖然口徑不算特別大,但實力確實太強。當軍隊的呼喊聲響起時,人聲從低沉的環境聲中緩緩升起,有著強烈的現場感和立體感,中音單元的穩定性和質感的真實性可見一斑。播放《鼓·達人》一碟,爵士鼓的鼓聲則是以輕靈快速、變化層次多端為特色。Andra 5音箱的表現極為靈敏鮮活,準確地再現出鼓棒與鼓皮接觸的各種角度和力度的變化,可見其對于聲音細微細節的優秀辨識度。
播放以色列DJ二人組Vini Vici的一張大動態專輯“Part of the Dream”,Andra 5音箱靈敏地轉變為活潑跳躍的風格。電子音樂的彈性強烈,活力十足,快速的節奏和明亮的打擊樂交替出現,絲毫沒有拖沓遲疑之感,音符緊緊地與鼓點粘附在一些,像波浪涌來一般律動,帶來充足的興奮感。另外,電子音樂的超高頻段也被Andra 5音箱展現得淋漓盡致,明亮閃爍而又不會刺耳,失真被控制得非常到位。有前面聽鼓點的享受鋪墊,電子音樂超強超深的鼓點和低音貝司你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實際上,長時間大音量高速輸出低頻而又不會導致失真,可不是每對音箱都可以輕松做到了,顯然EgglestonWorks品牌在箱體振動抑制上下的功夫有了收獲。
Andra 5音箱在聲場中精準定位聲像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在播放流媒體古典發燒錄音“Chase the Dragon”專輯時,樂器聲像被精準地定位在左右音箱之間。播放現場演奏錄音時,你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每位樂手的位置,在舞臺上呈弧形排列,并且與聽音位保持和各自不同的距離。就這一點來講,Andra 5音箱在現場古典音樂的還原上具有天然的優勢。當然,EgglestonWorks品牌引以為傲的中頻段,在這張專輯中也得到印證,它的人聲表現異常中性,幾乎聽不到任何音染,不同歌手的噪音都具有足夠的質感和厚度,營造出一種令人信服的現場感,同時鋼琴的表現清晰自然,音色清麗自然,美得令人窒息。
由內維爾·馬里納爵士指揮圣馬丁室內樂園演奏的《Suppé:?序曲》這張CD唱片錄制于1990年,正是古典音樂現代錄音的巔峰時期。播放這張唱片時,Andra 5音箱更體現出對于強弱反差的精準把控,以及對不同管弦樂器聲音特質真實再現。有的序曲規模宏大、氣氛熱烈、編曲復雜,Andra 5音箱就體現出深廣的音場規模和強大的沖擊力,同時保持著溫潤悅耳的管弦樂器樂聲;有的序曲輕柔慢板、曲回婉轉,此時Andra 5音箱又顯得清秀可人、樂器的細節和空氣感鋪滿整個聽音空間。由于有高品質的中頻段調校打基礎,Andra 5音箱對于小提琴的表現真是太美了,琴弦的摩擦聲柔順而細膩,琴弓的跳動格外生動,琴箱的共鳴也有著突出的立體感,空氣仿佛隨著琴弓的擺動在空中流淌飄散,將令人陶醉的優雅和美麗散播開來。
作為EgglestonWorks品牌“扛把子”的經典系列,最新這款Andra 5音箱無疑將廠家30年的執著與激情帶到了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