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和智能穿戴設備的產品推出,一定程度上推動著近幾年智能家居的向上發展。在愈發先進的AI人工智能下,這些產品的表現肯定會得到更加大的提升。我們可以從近年的CES展會中嗅到一些風向,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又叫國際電子消費展,有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界「春晚」之稱。CES 2023中,在人工智能產業全面爆發的背景之下,當年的人工智能是主旋律,可以說,AI人工智能技術不僅預示著未來生活的變革,也在無聲中重塑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去年(CES 2024)的主題為「ALL TOGETHER.ALL ON」,旨在強調通過科技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CES 2024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於人工智能、硬件創新、智能家居、汽車科技、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健康科技、物聯網、5G技術、無人機、電子遊戲和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新技術和產品。今年初的CES 2025中,從芯片到終端、從軟件到硬件,AI創新應用逐步深化,全面開花。在AI浪潮推動下,全球消費電子產業一直以來堅持的迭代式創新精神與活力被又一次激發。
本屆CES 2025,智能穿戴設備成為了科技界的焦點,諸如各種智能眼鏡、智能手錶和腕帶等設備,在健康監測、信息獲取、娛樂體驗等方面的功能日益豐富,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預計未來幾年,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成為零售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蘋果公司最近幾年也一直致力於智能穿戴設備的布局,雖然他們缺席了今年的CES,但劇報道,蘋果公司正在研發一款智能戒指Apple Ring。它具備多項智能管理功能,還可實時監測用戶的步數,心率,睡眠質量等健康數據,同時還支持手勢,語音等控制,以及跟更多蘋果設備實現聯動。

從可穿戴設備到智能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62年,1975年,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計算器手錶。1977年,CC Collins為盲人開發了一款可穿戴設備。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卡帶隨身聽也可視為可穿戴設備的一種。1981年,史蒂夫.曼恩設計背包式電腦。1984年,卡西歐開發數字手錶Casio Databank CD-40。1994年,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腕式電腦。2000年,全球首款藍牙耳機發貨。2008年,Fitbit推出首款健身設備,可追蹤用戶的步數、行走距離等。2010年,Brother推出AiR Scounter頭戴式顯示器。2011年,Jawbone推出Up健身腕帶。2012年,索尼推出Smart Watch。2012年這一年,被稱作「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次年,各企業紛紛進軍智能可穿戴設備研發。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已達4660萬臺,常見的產品有主要有谷歌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運動鞋、能測量皮膚「呼吸」的產品。
如今,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開發的智能化可穿戴產品總稱,涵蓋智能手錶、手環、眼鏡、服飾(如戒指)等形態,可分為獨立運作型(如智能手錶)與輔助型(如體征監測手環)。這些設備通過傳感器收集用戶體征與環境數據,集成多模態傳感、AI算法及物聯網技術,支持心率監測、運動分析、健康預警等功能。硬件包含加速度計、陀螺儀、柔性屏幕等組件,結合雲平臺實現跨終端交互。

從頭到腳的武裝,悄然冒起的智能戒指
之前,我們常見的智能穿戴設備還只是AR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最近一年,智能戒指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智能戒指的功能與目前常見的運動手環類似,一般能夠實現心率、血氧、體溫監測等能力,同時從市面上的智能戒指產品來看,睡眠狀態跟蹤也是一種較為核心的功能,在睡眠過程中定期讀取多個傳感器的數據,通過算法對睡眠狀態進行分析。但相比於運動手環,智能戒指的體積就要小太多了。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正從「強大功能」逐漸向「便攜與個性化」轉變。在這一浪潮中,智能戒指以其小巧精緻的外形和豐富多樣的功能,成為科技愛好者與時尚先鋒們關注的焦點。

去年,三星首款智能戒指橫空出世,推動了市場發展。後來,蘋果等科技巨頭也紛紛入局。目前,蘋果的Apple Ring也即將面世。這類產品不僅體現了現代科技的微型化趨勢,更成為連接技術與時尚的橋樑。從健康監測到支付解鎖,從身份驗證到娛樂互動,它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融入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方式。
Apple Ring能做什麼?
據現在搜集到的消息,Apple Ring主要用途包括:
第一,健康監測。步數、心率、睡眠,這些基礎功能肯定少不了,有傳聞說它還在測試皮膚溫度和壓力感應。戒指的好處是輕,晚上戴著不硌手,睡眠監測更自然。
第二,通知和交互。專利里提到的環形光效大概就是為這個準備的——來電、消息、支付提示,全靠光圈閃爍,顏色和節奏不一樣,提醒方式也不一樣。這東西看起來像玩具,但你想像一下在會議里、影院里,不用抬手,也不用開屏,戒指一亮就心裏有數,這種「靜默通知」體驗挺有意思。捏合手勢、旋轉控制音量也在計劃里,Siri聯動更不用說。
第三,全生態聯動。蘋果應該會把它做成「隱形遙控器」,控制iPhone、Mac、Apple TV、Vision Pro。比如接電話時輕輕一碰戒指就接了,看視頻時旋轉調節音量。未來用Vision Pro的人,估計能靠它實現手勢導航,不用再戴大手套。
精準度及可靠性
Apple Ring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其強大的健康監測功能。它就像一個專業的健康監測團隊,能夠全方位、實時地捕捉各種關鍵的生理數據 。通過內置的高精度傳感器,Apple Ring可以實時監測用戶的心率變化。無論是在運動時心率的快速上升,還是在休息時心率的平穩狀態,它都能精準地記錄下來。這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他們可以根據心率數據合理調整運動強度,避免過度運動對身體造成傷害。
Apple Ring的健康監測功能不僅數據全面、實時,而且精準度和可靠性極高。這得益於蘋果公司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強大的算法支持。與市面上一些其他品牌的智能戒指或智能手錶相比,Apple Ring在心率監測方面的精準度表現尤為突出。它採用了光電容積脈搏波(PPG)技術,通過向皮膚髮射特定波長的光線,並檢測反射光的變化來測量心率。這種技術能夠更準確地捕捉到心臟跳動時的細微變化,從而提供更加精準的心率數據。在一項針對不同品牌智能穿戴設備心率監測精準度的對比測試中,Apple Ring的測量數據與專業醫療設備的測量結果最為接近,誤差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充分證明了其在心率監測方面的卓越性能。
手勢控制應是研發關鍵
目前,Apple Ring的研發工作一直在推進中,也暫時沒有具體上市時間的消息。我們可以猜想,Apple Ring的推出,如能實現對蘋果旗下的Mac、iPhone、Air Pods、Apple TV、VR頭顯等設備的交互,這才是最關鍵的。要實現這點,手勢控制必不可少。去年就有報道稱,蘋果公司正在申請一項智能戒指專利。在專利圖中,蘋果共放出了16種關於Apple Ring的交互模式,包括摩擦、旋轉、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等等,同時從圖中可知,Apple Ring大概率會是內外雙環形的結構,外圈戒指除了能做旋轉動作外,還能跟進行上下的角度運動,想必內外雙環的結構,能夠為Apple Ring帶來多樣的用法,實現與其它Apple設備的良好交互。在手勢控制這項功能上,除了Apple Ring之外,美國商標和專利局(USPTO)公示的清單上還有著一項蘋果的技術專利,專利說明為未來的Apple Watch手錶,同樣將使用手勢操控Mac和Apple TV等設備。
除了手勢之外,蘋果還考慮了用戶如何控制戒指,以及Apple Ring如何進行反饋。2023年8月授予的「具有壓力感應輸入的環形輸入設備」專利描述了一種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控制,還可以通知他們事件的設備。當從配套設備(例如智能手機)接收到無線輸入時,戒指可以通過提供觸覺嗡嗡聲來通知用戶事件。蘋果的專利建議使用圍繞固定內環旋轉的外環進行控制和輸入。內環將保持與用戶手指的接觸。外環圍繞手指旋轉,類似於大型數碼錶冠,可用於在選項之間切換或按比例調整設置,例如音量。
結語
智能穿戴設備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為每個人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的服務,而設備的計算方式無疑要以本地化計算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去定位和感知每個用戶的個性化、非結構化數據,形成每個人隨身移動設備上獨一無二的專屬數據計算結果,並以此找準直達用戶內心真正有意義的需求。當然,Apple Ring仍未正式面世,也有人提出疑問,這種戒指是否和蘋果現有的Apple Watch存在一定的功能重疊?蘋果將如何平衡這兩條產品線,讓二者形成差異化,作為消費者我們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