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全新發燒視野,HSE Masterline 8前級放大器

由于自己喜歡的原因,長時間以來還是接觸過不少Hi-End級別的產品了。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所以,雖然不能實際擁有這些昂貴的Hi-End器材,不過好歹也在經銷商處、音響展上、朋友家里聽過或者試用過它們。

當然,結果也是非常煎熬和無奈——一方面被它們的好聲音勾得心癢癢的,一方面又為自己囊中羞澀,無力將它們挨個請回家而無比遺憾。

超乎想象的名貴

然而,盡管有了多年來這樣的心理鋪墊,這一次接觸到的這款貴到讓人崩潰的器材著實讓我破防了。你能夠想象一臺前級放大器竟然海外售價超過10萬歐元、高達10.6萬歐元嗎?按照最新的匯率牌價簡單換算下來竟然接近90萬人民幣!這未免有些太瘋狂了吧?

我必須承認,全靠經銷商的信任和大度,這是我試過最貴的前級放大器。如果按照發燒界在器材搭配時的慣例,要匹配如此昂貴的前級放大器,信號源、后級放大器、音箱每一樣的價格都不應該低于它,再算上周邊的線材和附件,全套系統的總價格應該接近500萬人民幣,足足是一線城市一套房的價格。再算上放置所有器材的那套房要花的錢……唉算了,我們還是就談器材吧……

有專業器材的經驗基礎

這臺名叫Masterline 8的前級放大器來自瑞士的HSE品牌,品牌創立于1987年,總部位于蘇黎世。品牌的創始人名叫Robert Huber,于1981年進入另一個瑞士Hi-End專業品牌Willi Studer AG工作,而且一干就是33年。所以,HSE這個品牌在那期間其實算是他的“副業”。

在Willi Studer AG旗下,Robert Huber從檢驗部門一直干到產品研發主管,并且以總工程師的身份專門研究數字-模擬/模擬-數字轉換,可見其技術水平著實不低。2015年,Willi Studer AG品牌被Harman International公司買下之后,相關部門逐步被關閉。在失業的壓力之下,Robert Huber并未沉淪,而是轉而拓展自己的“副業”,終于把HSE品牌打造成了超越自己老東家的瑞士新貴。

當初在Willi Studer AG品牌時,Robert Huber主打為舞臺現場或錄音室設計器材,但在HSE品牌他卻轉向家用產品,所以HSE品牌的器材不僅在外形上,在內部設計上也有專業器材的嚴謹、功能豐富和高效率的特征,首款產品Masterline7唱頭放大器就是很好的例子。

與同廠唱頭放大器異曲同工

Masterline 7?的研發歷時三年,其基礎是Robert Huber之前設計的一款高性能錄音棚麥克風前級放大器。這款麥克風前級放大器的成本非常高,以致于很難推廣到家用市場。于是,經過Robert Huber改造之后,Masterline 7于2019年正式推出。

Masterline7采用非常徹底的雙單聲道設計,左右聲道完全獨立,有各自的增益、阻抗與容抗調整,內部使用純甲類全平衡線路,所有元件都是分離式元件而非OP放大器,一律只采用ELMA、Goldpoint、NKK、Panasonic、WIMA、Neutrik與Schurter各大品牌的元器件,且全部經過手工挑選,匹配的誤差值極低。

由于繼承了專業錄音室音響器材的基因,Masterline7的功能豐富而且完整,規格數據也十分驚人。舉例來說,其總諧波失真廠家就標為“不可測量”,可見其失真控制已經達到了極致的水準。

Masterline7是純手工打造,3個月時間最多生產10臺,所以一點也不便宜,基礎款近90000美元,簡單換算下來大約是65萬人民幣;可變EQ款更是超過10萬美元,大致可以換算為74萬人民幣左右。所以,作為新品的Masterline 8價格更加高昂也就不奇怪了。

復古的豪華外觀風格

從整體構架上來看,Masterline 8與Masterline 7保持一致,均是主機+外置電源+專用機架的設計。從外觀設計來看,兩者的主機也幾乎一模一樣,均是香檳金色的鋁錠銑削成型機身,表面作玻璃珠噴砂處理后再進行陽極氧化,旋鈕表面、旋鈕指針、面板兩側的拋光面均鍍有24K純金,閃閃發光,豪華氣息濃郁。有一說一,作為一個瑞士人,Robert Huber的這種設計審美的確正中亞洲地區的喜好。

從面板布局來看,可以猜到內部是標準的左右雙單聲道鏡相對稱設計。面板正中最顯眼的當然是兩塊長方形的模擬指針式音量表頭,顯示輸出端電平,不光是看著漂亮,也可以很直觀地觀察到左右聲道的平衡是否準確。

面板左右兩部分各有一只較大的旋鈕,分別控制信號源選擇和音量。這兩只旋鈕由ELMA品牌提供,可遙控操作,通過伺服電機驅動。音量調節范圍+10dB-無限,高達47級步進準確調整。左右大旋鈕外側又各有兩只小旋鈕,分別用來調整左右聲道的均衡電路高/低頻,這樣精細的調整方式也不是普通前級放大器能夠達到的水平。同時,面板左部設計有6.35mm耳機輸出插孔,右部對應的位置是小型的左右聲道平衡旋鈕。

另外,面板上還設置有左4右2共6只復古味十足的撥桿開關,分別用來啟動/關閉均衡電路、相位反轉、靜音、模擬表頭亮度、模擬表頭顯示量程等等功能,同樣比普通的前級放大器強大很多。

雙單聲道純甲類

背板上,Masterline 8備有8組全平衡立體聲XLR輸入端子和2組全平衡立體聲XLR輸出端子,每組輸入通道的增益均可調,范圍為6dB-35dB。另外,如果你還想進一步玩玩數字/模擬轉換功能,廠家還為Masterline 8提供外接同樣是瑞士品牌Weiss定制的數字/模擬轉換器的功能。有意思的是,Weiss品牌的創始人Daniel Weiss也曾在Willi Studer AG品牌旗下搞數字音頻設備研究,嚴格來說是Robert Huber的前同事,后來自立門戶創立Weiss品牌。如今Masterline 8又將兩位音響前輩的努力融合到一起了。

據廠家介紹,Masterline 8內部除了左右雙單聲道高電壓設計之外,還采用了12個獨立的純甲類增益級和2個零歐姆純甲類超低噪聲動態余量放大電路,配合伺服模塊,以保證盡可能最好的音頻性能。本機的所有電子元件都是手工選擇的,使用了ELMA、Goldpoint、NKK、Panasonic、WIMA、Neutrik、Schurter等品牌的優質元器件,最大誤差僅為0.1%。同時,Masterline 8的總諧波失真仍然標注為“不可測量”,讓人心生敬意。

另外,內部的信號通道均使用廠家專利的特氟龍表面純銀導體連接線,外置電源中的環形變壓器也是廠家特別定制。Masterline 8底部有3只腳釘,正好可以對應放置到專用金屬底座的3個凹坑之中,底座下方又有3只可調機腳與承重平臺接觸,實現穩定而扎實的避振效果。老實說,配有專用底座的前級放大器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開眼了開眼了。

HSE品牌聲稱,旗下每臺設備都通過了為期2周的連續“摩機”,以達到最佳音質,每臺設備的設計壽命至少30年。這樣一說起來,可以用上這么久,是不是感覺Masterline 8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昂貴了?

前所未有的聽音體驗

試聽Masterline 8前級放大器時,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給它匹配到檔次和級別合理的周邊器材,畢竟比它更貴的后級放大器和音箱市面上并不多。所幸代理商很給力,直接把“家底”搬了出來:兩臺Goldmund品牌的旗艦Telos 8800單聲道后級和一對Kharma品牌的旗艦Exquisite Extreme Grand Limited Edition音箱,組成了一個貴到起飛的系統。

你真的覺得Masterline 8前級放大器太貴了嗎?其實一旦你聽過它的聲音,你一定會覺得它貴得有道理。絕對純凈、清新的聲底,多到令人發指的細節和層次,再加上全頻段極佳的控制力,絕對能夠將你的聽音體驗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例如在播放馬友友演奏的《巴赫:大提琴組曲》這張唱片時,大多數人會特別留意琴弦的摩擦細節和振動的真實質感。Masterline 8在演繹時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琴箱的共鳴與沉穩的力道。你可以很明顯地感覺整個琴聲的飽滿度和在空間中的形體感得到了有效地增強,穩重和冷靜之中又有著獨特的威嚴感和說服力,這是很多Hi-End前級無法同時兼顧到的。同時,琴聲流暢而華麗,高貴之中又帶著幽幽的哀怨,生動地體現出了樂曲的情緒。

換上《金裝歌劇/100大經典曲目》,Masterline 8的人聲表現可以說是妙到毫巔。無論伴奏或背景音樂如何定位,人聲都被死死地固定在立體空間中,絲毫沒有飄移松動之感。無論男聲女聲,那種咽喉與胸腔的鮮活感顯得格外突出,發聲部位的共鳴格外輕松自然,你完全可以感覺到歌手就在你面前不遠處演唱,甚至他/她唱到高潮處頭部略略晃動引起的聲音細微變化也可以被靈敏地捕捉到!

試試孔澤爾指揮的《華麗威猛的進行曲》,Masterline 8的控制能力更是超實力的存在,將速度與平衡結合得淋漓盡致,各種鼓點的聲音反應極為迅速,收放自如絕不拖泥帶水,鼓皮瞬間反彈體現出極佳的響應能力。同時,鼓點鳴響時,密密實實的層次、龐大的規模和鮮明的立體感撲面而來,讓人興奮不已。就算是低頻下潛和力量表現,Masterline 8也控制得結實老道,任何時候都沒有出現腳軟松散的跡象,一直強力到底。

不得不承認,對我來說,HSE品牌這款Masterline 8前級放大器起到了“開拓視野”的作用,讓我認識到了什么是“又貴又好”的音響器材。建議大家都找機會來聽一聽,必然會讓你的發燒理念更新到更高的一個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