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國產(chǎn)的放大器,很多發(fā)燒友會下意識地聯(lián)想到那些體大力猛的晶體管型號。其實這種看法未必偏於片面,其實在傳統(tǒng)的電子管放大器方面,美國品牌也是一把好手,而且同樣有著驅(qū)動力強勁的普遍特徵。其中,來自洛杉幾的VTL品牌就是典型的例子。
用極簡設計追求大功率輸出
話說回來,VTL品牌實際上與南非和英國也頗有淵源。1980年,錄音電影工程師David Manley在南非主打?qū)I(yè)錄音室母帶回放的放大器設計,之後在英國開始家用音頻放大器的設計和生產(chǎn)。1986年,David Manley所設計的電子管放大器在芝加哥舉行的CES展中大放異彩。次年,David Manley與兒子Luke Manley將生產(chǎn)線轉(zhuǎn)移到美國開創(chuàng)VTL品牌,最終定址洛杉幾。1993年,David Manley另創(chuàng)Manley實驗室,投身唱片業(yè)相關領域;VTL品牌則由Luke Manley執(zhí)掌。
TL-2.5i電子管前級
目前,VTL品牌的產(chǎn)品清一色的為電子管放大器,包括前級放大器、唱頭放大器、合併式放大器和純後級放大器,並且都是以高功率輸出為主要特性。這是因為VTL品牌堅信,高功率輸出才能夠保證準確的聲音還原。
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早在1987年VTL品牌就生產(chǎn)出了輸出功率達到500W的單聲道電子管後級放大器,之後的旗艦級產(chǎn)品更是在8Ω負載時輸出功率高達950W,4Ω負載時達到驚人的1250W!超過很多頂級的晶體管放大器絲毫不是問題。
做到這一點,VTL品牌自然有它的秘籍。在產(chǎn)品設計上,公司堅持採用簡潔的電路、關注細節(jié)、採用優(yōu)質(zhì)元器件和最好的電子管,全手工製造。而在技術方面,VTL品牌獨家開發(fā)了針對電子管的自動調(diào)整偏移度和錯誤感知技術,通過自動控制系統(tǒng)來調(diào)整不同電子管的狀態(tài),使其始終處於均衡合理的工作範圍內(nèi),大大提升了產(chǎn)品的易用性。
MB-125單聲道電子管後級
可以模塊化提升唱頭放大功能
當然了,東西好自然價格不便宜,普通發(fā)燒友面對VTL品牌的好貨大多望洋興嘆。不過公司也算是體諒大家的腰包,推出了相對較為平價的入門級產(chǎn)品,素質(zhì)依然非常高。這就是此次試用的TL-2.5i電子管前級放大器和MB-125單聲道電子管後級放大器。
TL-2.5i前級的外形設計相當傳統(tǒng),銀灰色或黑色的鋁合金面板簡潔清爽,3隻旋鈕分別控制音源切換、左右聲道平衡和音量,配合3隻撥桿開關操作其他次要功能。
背板上,TL-2.5i前級帶有6組RCA非平衡線路輸入和3組RCA非平衡線路輸出,全部採用VTL品牌自家生產(chǎn)的鍍金端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組線路輸入可以根據(jù)用戶需要選裝唱頭放大輸入電路,支持MM動磁和MC動圈唱頭放大。這組電路源自同廠的TP-2.5系列唱頭放大器,負載和增益可調(diào)。
作為前作的改進型版本,TL-2.5i前級內(nèi)部的線路放大和唱頭放大級都進行了硬件升級,全部採用發(fā)燒級的元器件,整體音質(zhì)更上一層樓,在分辨率、諧波豐富性、速度和動態(tài)方面有所提升。同時,線路放大電路中設置了增益可調(diào)功能,用戶可根據(jù)需要選擇正常增益或低增益。
從內(nèi)部布局來看,TL-2.5i前級將電源部分作了紮實的屏蔽,與敏感的放大電路分隔開,確保音質(zhì)不受電源干擾。音源選擇旋鈕則是通過一根長連桿調(diào)節(jié)安裝在背板內(nèi)側(cè)的電位器,這樣可以大大縮短音源選擇的電路,從而降低受干擾的可能性。
電子管方面,TL-2.5i前級採用2支12AT7作輸入電壓放大,另採用2支12AU72作輸出放大。如果要加裝唱頭放大電路,則是由2支12AX7作MM唱頭放大,1支12AU7作MC唱頭放大。
「榨乾」EL34的潛力
說到MB-125單聲道後級,其外形設計就更為簡潔,整個正面只有船形電源開關和一塊碩大的黑色玻璃面板,配合白色的「VTL」字樣,工作時可以透過玻璃面板看到後方電子管發(fā)亮的燈絲,很有點味道。背板上,只有1隻RCA非平衡輸入端子和「階梯」式斜面布局的音箱接線柱。
揭開頂部的金屬防塵罩,可以看到巨大的電源變壓器和輸出變壓器,以及2支巨大的電解電容。使用的電子管則是2支12AT7作輸入放大,以及4支EL34作輸出放大。雖然EL34電子管並非以高功率輸出著稱,但是VTL品牌硬是將其潛力充分發(fā)揮了出來:在四極管模式下,本機每聲道可以輸出100W,三極管模式下每聲道也可以輸出50W,而且每隻EL34電子管均有單獨的電壓偏置調(diào)整功能。
入門的標桿級產(chǎn)品
在試聽TL-2.5i/MB-125前後級放大器組合時,搭配了同樣也是Hi-End級的EgglestonWorks品牌OSO座地式音箱。這對音箱是Artisan系列最高級型號,外觀修長、漆水亮眼,略向後傾斜以保證全頻段的相位一致。箱體頂部的圓角處理可以有效抑制箱內(nèi)可能產(chǎn)生的諧波,保證聲音的清晰度。為了彌補面板修長造成的不能安裝大口徑低音單元的遺憾,OSO將10英寸的低音單元安裝到了箱體側(cè)面(使用上建議朝外),配合扁平的後導向低音反射式設計,同樣可以產(chǎn)生充足的低頻量感和衝擊力,廠家聲稱低頻下限可以達到驚人的28Hz。
老實說,這套前後級放大器可能是我聽過聲音最不像電子管放大器的電子管放大器,同時又代表了同級別音質(zhì)表現(xiàn)的最高水準。
首先,它們的聲音很純凈,細節(jié)還原非常豐富,可以非常清晰透明地將周邊器材的聲音真實直接地表現(xiàn)出來,哪怕是換上不同的線材或是小附件,音色的不同也清晰可聞,確實讓人感到震撼。光這一點,就讓人大生好感。
第二,它們的力道控制極佳,快速而且收放自如,播放霍洛威茲彈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第3鋼琴協(xié)奏曲》時,鋼琴的規(guī)模感和力度被還原得相當?shù)轿唬嫶蟆⑤x煌,形體感結(jié)實而具體,低音位的力道和下潛能力非常到位,同時在大音量輸出時整體層次和細節(jié)也絲毫不見鬆散飄浮。
第三,它們的音染極低,音色極為中性,沉穩(wěn)、安靜、巨細無遺。播放娜娜.穆斯庫莉的演唱專輯,女歌手的嗓音渾厚飽滿,充滿了自然溫暖的親切感,但又不會有過分的渲染和美化,相較之下略微顯得冷靜而矜持一些,更有一種清爽動人的聽感。
很顯然,VTL品牌的校音並非墨守成規(guī),而是有著更多的想法——用自家的入門級產(chǎn)品衝擊頂尖電子管放大器市場,或許是VTL品牌更大的野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