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NAGRA以精密模擬設備起家,這點對於粉絲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例如在1951年NAGRA成立之時所推出的世界上首臺便攜式高質量開盤錄音機,徹底改變了之前大型錄音機的形態(tài),也告訴世界NAGRA可以把錄音機做得更精緻小巧和便攜,而且依然有著你為之驚訝的高保真表現。6年後,NAGRA推出了第三代開盤錄音機,老實說尺寸跟第一代基本相近,但NAGRA「浮雕式」的操作開關、旋鈕和表頭初現雛形,逐漸把瑞士精緻的工業(yè)藝術呈現出來。

音響器材不是體積大用料多才能體驗出發(fā)燒的理念嗎?為什麼NAGRA早期的模擬錄音設備都這麼小巧袖珍呢?這一點跟當年專供特工領域和航空領域不無關係。例如1969年推出的NAGRA SN開盤錄音機最初就是為美國特勤局設計,甚至被阿波羅登月任務帶到太空。而第五代開盤錄音機在1971年開發(fā),是NAGRA第一臺立體聲錄音機,一經推出深受專業(yè)領域的追隨。
NAGRA錄音機憑藉專業(yè)品質,在1971年開發(fā)的NAGRA TI被廣泛應用於太空、飛機、汽車工業(yè)以及科學實驗室。隨後NAGRA AT屬於第一款錄音室錄音機,通過4種不同磁帶速度/EQ設置的可編程組合,以及雙絞盤磁帶傳輸系統,令它成為有史以來最精緻的母帶錄音機。而隨著數字技術在錄音領域的萌芽,NAGRA在1992年推出第一款以24Bit/96kHz規(guī)格來進行AD/DA轉換的數字錄音機NAGRA D和D II,至今依然是參考級的產品。兩年後針對電臺和廣播領域,NAGRA推出了Ares C固態(tài)錄音機,使用存儲卡作為內部存儲,憑藉固態(tài)無機械振動的優(yōu)勢,在世界各國廣播領域中肩負起高風險環(huán)境下的穩(wěn)定工作。
隨著NAGRA在專業(yè)領域的貢獻,其高保真的實力被民用Hi-Fi領域所發(fā)掘,並針對Hi-Fi領域有所設計,例如1997年推出的PLP-7電子管純甲類前級放大器(內置唱頭放大器),並採用電池供電,成為進入Hi-Fi領域的標誌作品。當然,NAGRA在專業(yè)領域的研發(fā)步伐不停,在2008年正式推出第六代錄音機,具備數字8通道錄音,支持24Bit/192kHz格式,功能非常豐富,在2009年被TEC授予「傑出技術成就獎」。
NAGRA憑藉在模擬領域的深耕,其所推出的產品都展現出精緻的瑞士工藝和充滿模擬魅力的聲音特質,在NAGRA成立70周年的2021年之際,廠方決定推出一款擁有特殊意義的限量版黑膠唱盤——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限量版黑膠唱盤,在本年一經曝光便震驚了音響界。

NAGRA本次推出的第一款黑膠唱盤,堪稱「首款即旗艦」。其憑藉動用大量NAGRA自家在模擬領域的獨門技術、瑞士精湛的工藝以及一絕的模擬聲音魅力,消息一經曝光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代理商、媒體和粉絲玩家的關注,因為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全球限量70臺,國內售價高達140萬,全球擁有者將會受瑞士NAGRA邀請前往總部一同聚餐和慶祝,想想這麼多金主燒友一同出席的場面將會是多麼的豪華。
有著如此昂貴身價的NAGRA 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體積尺寸並沒有我們預想中的大,甚至廠方沒有專配的機架和「座地式」設計,據了解廠家更希望其具備靈活性的擺放而不佔用用戶太多的空間,同時,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即使擺放在任何平面,都能以極高的抗擾性還原最高保真模擬聲音的能力,從上文提到NAGRA在開盤錄音機開發(fā)歷史和設計理念中可知,NAGRA的產品一直專註於高精緻、高集成、高抗擾和高保真的開發(fā)水平,這也是NAGRA最擅長之事。相比市面大部分中高級黑膠唱盤而言,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尺寸已經不小,當然,也絕不誇張!

NAGRA從透露即將發(fā)佈神秘新品黑膠唱盤前,很多朋友都十分期待,從概念圖中看到了新產品的端倪,例如少不了標誌性的表頭和內嵌式設計的儀器級旋鈕。經過一輪千呼萬喚後,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正式發(fā)佈後,震撼的外觀直讓人尖叫。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採用全平臺的懸浮式設計,也就是說,轉盤和唱臂所在的平臺,通過四端大型的懸掛支柱實現懸浮,保證了唱臂與轉盤協同運作時,能更好地對外抗擾,例如現場我通過外力按壓懸浮的平臺,唱頭的拾訊和音樂都並沒有被打斷,依然無失真地播放。
認真觀察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的懸掛支柱設計,一定會讓熟悉NAGRA產品的你聯想起HD PREAMP和HD DAC X的懸掛系統(當中巧妙地結合了機械和液壓原理,能最大限度獲得避震的性能),可以想像,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對這種設計的採用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獲得避震的最大性能,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內部巧妙地結合了機械和液壓原理,採用堅固的彈簧機構和包含在「潛水艙室」配置中的高粘性流體(粘稠程度非常高),兩者組合提供三個維度的懸掛和位移。這個創(chuàng)新系統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減震性能,近乎完美地抵抗來自自身和室內/空氣傳播的振動和共振。

另外,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機身均為金屬,通過大量的航空級鋁和酚醛板經過精密數控加工而成,形成低共振、高剛性、鋁/酚醛/鋁的分層結構,以防止系統機械部件產生聲音。
NAGRA詳盡地研究了材料科學,找到了航空/航天合金,特別是一種高度專業(yè)化、密度非常高(比鈦的密度高60%)、具有極高阻尼特性的有色合金,這種合金稱為Exium AM?。它是由一家法國公司應CNES(相當於美國NASA)的特殊要求並與著名的巴黎礦業(yè)學院合作開發(fā)的。為了生產可用的材料,必須在離心鑄造機中旋轉熔化形成的合金。再通過超精密CNC加工成極為高精度的規(guī)格,最終打造出極具惰性且重達6.5kg的轉盤,而NAGRA也是世界上首家採用這種合金的音響公司。

談到黑膠唱盤不得不提及當中的轉盤軸承,一般情況下,黑膠唱盤的等級越高,廠方對軸承的設計要求也會更高,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在這方面更是如此。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採用正副轉盤設計,轉盤下方是副盤和軸/軸承系統,其最顯著的特徵為高強度鋁加工而成的副盤,酚醛夾層應用在副盤的頂部,用於共振解耦。從副盤到軸/軸承系統的過渡是通過機械加工的黃銅適配器完成的,該適配器以反覆加工方式以獲得最緊密的公差。軸/軸承座由球墨鑄鐵加工而成,超精密軸由感應淬火鋼製成,經歷百年製表師的超級精加工程序。軸套由燒結青銅加工而成,經過高溫、高壓浸油處理,可免維護運行,軸承為已進行最高拋光等級的堆疊硬質合金球。

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的核心是其電機驅動系統。該唱盤採用瑞士製造的雙高精度、解耦、無刷直流電機,以180°對向分別布局在副盤的兩側,這種布置優(yōu)化了扭矩和轉速精準度。另外,唱盤還採用了深思熟慮的技術用於「絕對速度校準」,加速度計監(jiān)控整個懸浮底盤以確保其絕對的穩(wěn)定,否則不會進行校準。在20秒內校準過程中,唱盤前控制面板NAGRA標誌性表頭會顯示精確校準的轉速,將轉盤實際轉速與機內高精度石英計不斷進行參考比較,任何偏差都會相應地進行修正。在這20秒的循環(huán)中反覆修正並鎖定準確的轉速。在聆聽期間,唱盤不會採用主動速度控制,電機僅以閉環(huán)模式運行。通過消除主動速度控制,避免了這種主動系統產生的「齒槽效應」和相關不良影響,避免了這種有源干預系統對聲場穩(wěn)定性的影響。另外,如果你認真觀察,你會發(fā)現纏繞皮帶的兩個黃銅轉輪大小並不一樣,據說能對轉盤轉速的平穩(wěn)性和穩(wěn)定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所使用的皮帶,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是從標誌性的Nagra IV-S磁帶機中汲取靈感。由於這些皮帶的原始供應商已不復存在,NAGRA對這些皮帶成分進行採樣和化學分析,並忠實地再現了這一高性能的部件。作為NAGRA自豪且奇蹟般的機械設計和工程,NAGRA把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的傳統機構名為Nagra Precision Caliber N°IV-LXX,來致敬NAGRA在模擬錄音機領域的貢獻。
NAGRA為了把當中漂亮的機械結構呈現給世人,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在設計上將22mm厚,抗靜電的透明甲基丙烯酸酯「表頂片」加入到轉盤上,效果如同「鏤空」的陀飛輪手錶一樣,這使得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的驅動系統的機械結構得以可見,為了展示瑞士頂級工藝水平,通過鏤空的玻璃頂片可以清晰看到「Swiss Made」的標註。
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不含唱頭,但包含自主研發(fā)設計的唱臂,這也意味著NAGRA視唱盤和唱臂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從一開始NAGRA就著力開發(fā)與唱盤本身相稱的唱臂,唱臂桿是由硬木芯與碳纖維外殼相結合,讓唱頭和軸承安裝之間產生超剛性、極低共振的連接橋樑。唱臂採用特別尺寸(10.5英寸)的單點一體化設計,消除了不必要的額外電氣和機械連接以及共振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唱臂的設計十分巧妙,唱臂能輕鬆快捷提起與唱臂底座實現分離,整個重心和平衡支點則集中在底座的某點上,當搭配唱頭後,唱臂的平衡通過尾錘調節(jié)即可,簡約且容易使用,而唱臂線非常纖細,不妨礙唱臂的平衡和運作。

這種設計的好處除了簡單直觀以外,用戶更可以通過多購置一支唱臂搭配第二唱頭,只要簡單連接唱臂線即可達到更換第二、第三…唱頭唱臂的目的,理念非常簡單便捷。而且對於有實力購入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的金主,額外多購置其唱臂也不存在差錢的情況。儘管你會認為不能使用其他唱臂而感到遺憾,但這正是NAGRA希望給你最高保真保證的配套設計理念。
唱盤的研發(fā)耗時四年,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使用分體式外置電源,並基於HD Preamp和HD DAC X電源的設計理念,雖然電池電源優(yōu)勝於連接交流電,但對於高公號的音頻組件顯然不切實際。因此在電源開發(fā)方面,NAGRA採用超級電容器供電的電源,擁有高負載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的優(yōu)勢。而唱盤電機供電也通過這款外置電源,從而提供更加穩(wěn)定和潔凈電能供應。

現場搭配的器材也說一下,唱頭為日本Air Tight PC-1 Supreme動圈唱頭,唱放為塞爾維亞Karan Acoustics KA PH Reference旗艦唱頭放大器、前級後級分別為NAGRA自家HD PREAMP和HD AMP單聲道後級,而揚聲器則為Wilson Benesch的旗艦揚聲器Eminence教皇。例如在播放我們熟悉的陳佳《又見鄧麗君》(模擬混音超直刻版),現場我也跟一旁同為NAGRA經典的CDC進行CD數字錄音的比較。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在播放黑膠直刻版的陳佳《又見鄧麗君》時,聲音非常自然寬鬆有感染力,甚至讓我產生了誤判兩個版本的製作母帶是完全不一樣的錯覺,這是相對於通過CDC播放CD版本《又見鄧麗君》聽感上的區(qū)別。事實上,在還未聆聽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的表現時,僅僅通過CDC去聆聽CD版本的《又見鄧麗君》,音質、音樂感和人聲細節(jié)及結像定位都已經非常不錯,當通過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聆聽黑膠直刻的《又見鄧麗君》時,那種特有的模擬感、飽滿的聲音質感和寬鬆自然的音樂美都通通得到了散發(fā)和呈現,音樂更加均衡、自然和寬鬆。

隨後在播放幾首昔日香港流行樂壇經典的黑膠錄音,同樣有如此感受,包括夏韶聲《I remember…》、陳慧嫻《永遠是你的朋友》、林子祥《流行歌集》、徐小鳳《夜風中》、趙傳&紅十字合唱團《我終於失去了妳》(電臺版)。人聲是清晰自然,結像讓人深刻,樂感寬鬆自然,音樂質感飽滿有張力,音樂像融化到你呼吸的空氣一樣,有一種越聽越想聽的魔力。
而在安塞梅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演繹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從開頭漸進和神秘的篇章到大動態(tài)的呈現,通過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把模擬錄音,龐大的音場得以再現,讓你有很強的聆聽音樂的投入感。各種配器在該黑膠唱盤的還原下由遠而近清晰可辨,現場感非常真實,動態(tài)驚人,忠實還原模擬錄音的神韻!
Reference Anniversary 70周年黑膠唱盤讓我如同感受到NAGRA開盤錄音機模擬的特質,除了價格之外,對我而言沒有什麼可說的,但對於有實力的金主玩家,全球僅有的70臺限量的頂級黑膠唱盤,擁有了它應該沒有什麼遺憾的了。